杭州自来水飘出死老鼠味,一场水质危机为何演变成公共信任危机?

图片[1]-杭州自来水飘出死老鼠味,一场水质危机为何演变成公共信任危机?-三青创库

杭州余杭区居民这几天过得憋屈。7月16日早上,仁和、良渚街道的人一开水龙头,一股“粪臭味”“死老鼠味”扑面而来。有人洗手后皮肤发痒,孩子喝了水高烧送医,净水器滤芯30秒变黑。水务公司反应不算慢:上午9点发现异常,下午切水源、冲管网,宣称傍晚水质恢复。可打脸的是,第二天杜甫新苑等小区放水两小时,还能看到深褐色沉淀。更让居民窝火的是补偿方案——每户免5吨水费(约12-14.5元),连桶装水的零头都不够。

这场危机最刺痛人心的,是信息黑箱。水务把问题归咎于“苕溪原水短时异常”,却拒绝公布污染物成分。而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居民说“不便透露”。这种暧昧态度点燃了猜疑:有人翻出2011年苕溪被化工企业偷排黑历史,担心有毒物质重演。更荒诞的是物业通知滞后,绿城物业竟建议居民“自行判断能否饮用”——民生底线成了一场赌运气的游戏。

事件暴露了城市供水链的三大软肋:一是水源监控形同虚设,苕溪14年内三次异味事故,明显没长教训;二是应急体系脱节,水务称主管网16:30恢复,但小区水箱无人清理,末梢水照样污染;三是补偿机制冷漠,12元补偿对医疗费、误工费只字不提,本质上是对民众痛苦的漠视。要重建信任,得学学食品安全“阳光监管”:实时公开水质数据,让手机能查每滴水的来历;补偿则应挂钩实际损失,比如设立健康赔偿基金。水管里流的不是水,是城市良心的温度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9 分享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