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uralink近期宣布,其脑机接口芯片已帮助高位截瘫患者通过意念操控电动轮椅,并让盲人通过视觉皮层刺激恢复基础光感,该技术通过FDA临床试验审批。这标志着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病床的关键一步。原理上,它通过植入电极捕捉神经信号,再转化为机器指令,相当于在人脑与外部设备间架设“生物USB接口”。
然而挑战犹存:当前技术仅能识别简单运动意图,且植入手术存在感染风险;更深远的是数据隐私困境——如果脑电波可被实时读取,个人的思考自由是否面临被商业或权力机构监控的风险?马斯克曾宣称“未来人类需用脑机接口对抗AI”,但若技术本身成为垄断性工具,普通人如何抵御“意识殖民”?脑机接口的医疗价值毋庸置疑,但业界亟需建立“神经人权”框架。例如,患者对脑数据的绝对所有权、禁止非医疗目的的神经增强应用。科技不应仅追求“能否实现”,更需回答“为谁实现”。当技术可触碰人类最私密的领域时,谦卑比野心更重要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三青资源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