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极端高温如何考验城市应对能力?

图片[1]-北方极端高温如何考验城市应对能力?-三青创库

5月下旬,北方多地遭遇罕见高温,陕西、山西等地气温突破40℃,地表温度超70℃,河南郑州成为今年首个40℃的省会城市。气象专家指出,太行山的下沉气流与晴空辐射共同导致“热穹效应”,而干旱加剧了高温影响——陕西、河南等地特旱区域面临农业减产风险,冬小麦区需紧急应对干热风。

面对危机,陕西省发布节水倡议书,呼吁农业推广滴灌技术、工业循环用水、家庭“一水多用”,并计划通过管网改造提升再生水利用率。与此同时,高温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:西安部分区域因电网过载停电,而户外劳动者中暑事件频发。对此,山西运城试点“高温津贴实时监测系统”,通过物联网设备动态调整户外作业时间;郑州则开放防空洞作为临时避暑中心。

极端天气常态化迫使城市从“应急响应”转向“韧性设计”。例如,新加坡的“冷区走廊”和东京的“喷雾路灯”值得借鉴。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如何在城市规划中纳入气候适应性——比如扩大绿地面积以缓解热岛效应,或通过建筑材质反射太阳辐射。当“热浪经济”催生空调销量暴涨时,我们是否在制造新的环境恶性循环?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6 分享
相关推荐